鹿隐云艺书画艺术课堂

支付金额 ¥0.00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进行支付

该课程需要购买后续看
单章购买(课点)
全课购买(60课点)
目录
免费试听课程 免费
当代艺术中的物(一)
08:51
第一节
当代艺术中的物(一)
免费
当代艺术中的身体(一)
11:56
第二节
当代艺术中的身体(一)
免费
第一章 当代艺术中的物 ¥30.00
当代艺术中的物(一)
08:51
第一节
当代艺术中的物(一)
当代艺术中的物(二)
11:32
第二节
当代艺术中的物(二)
当代艺术中的物(三)
07:57
第三节
当代艺术中的物(三)
当代艺术中的物(四)
09:10
第四节
当代艺术中的物(四)
当代艺术中的物(五)
07:52
第五节
当代艺术中的物(五)
当代艺术中的物(六)
10:37
第六节
当代艺术中的物(六)
第二章 当代艺术中的身体 ¥30.00
当代艺术中的身体(一)
11:56
第一节
当代艺术中的身体(一)
当代艺术中的身体(二)
09:50
第二节
当代艺术中的身体(二)
当代艺术中的身体(三)
07:45
第三节
当代艺术中的身体(三)
当代艺术中的身体(四)
11:31
第四节
当代艺术中的身体(四)
当代艺术中的身体(五)
06:47
第五节
当代艺术中的身体(五)
当代艺术中的身体(六)
06:58
第六节
当代艺术中的身体(六)
当代艺术中的身体(七)
08:35
第七节
当代艺术中的身体(七)
课程概要
课程目录
赵晨聊当代
价格 15节课/60课点
播放量:2357


在著名的“晴雯撕扇”故事里,贾宝玉说:“……扇子原是扇的,你要撕着玩也可以使得,只是不可生气时拿他出气……这就是爱物了。”(《红楼梦》第三十一回 “撕扇子作千金一笑 因麒麟伏白首双星”)这句话说出了当代艺术的一个内在逻辑,即“物”可以被重新使用、重新设定。扇子的常规使用是“扇”,而“撕扇”完全更改了用途,完全反常态,使其具有不同的针对性。


01.png


针对性的改变来自四个问题:


——是什么(事物本身)

——为什么(常态语境)

——凭什么(反常态追问)

——干什么(新的可能性)


当代艺术因此发生。


一百多年前的立体主义艺术,首先出现了现成物品,但其思路仍然是传统的造型路径。



02.jpg


毕加索 《有藤椅的静物》 1912



03.jpg


勃拉克 《小提琴》 1913



04.jpg


毕加索 《吉他》 1913



05.jpg


毕加索 《牛头》 1942

现成品-造型


在立体主义同时期,马歇尔▪杜尚有不同的路数,他也用现成物品,却不是为了造型,而是针对物品本身,针对它们的社会属性,加上自己的一个“动作”,使其成为艺术。


06.jpg


杜尚 《下楼梯的裸女》 1912



07.jpg


杜尚《自行车轮》1913


小便池在展览中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杜尚对组委会的恶搞,但是其开创的艺术新路径却影响深远。


08.jpg


杜尚 《泉》 1917


在史波耶里的这件作品中,由于淋浴喷头和油画的并置,绘画被退回到物品的地位,无论怎样栩栩如生,它也是画出来的假象,只是“画”而已。


09.jpg

史波耶里 《淋浴》 1961


安迪·沃霍尔的《布里洛盒子》,在本质上仍是绘画,虽然它(或它们)是三维立体的,模仿了真实的布里洛盒子的外形。艺术哲学家阿瑟·丹托曾深入思辨布里洛盒子的“艺术属性”,他的看法是:


某个东西是不是艺术品,我们已经不能单凭看一眼就下结论;也就是说,判断一个东西是不是艺术品的标准不在于它看上去(或听上去)是什么样子,而在于别的、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丹托把这种东西叫作“理论氛围”或“艺术界”:如果有人把某个东西当作艺术品来讨论,那么在理论氛围或艺术界里,它就是艺术品。


这个理论似乎难以完全服人,因为他忽视了艺术家的“动作”。这动作在杜尚的自行车轮是“倒置”,在小便池是“横放”,在史波耶里的《淋浴》是“并置”,在安迪·沃霍尔这里就只是绘画,如同他其他的绘画一样(除了平面、立体的区别)


010.jpg


安迪·沃霍尔《布里洛盒子》1964



011.jpg


安迪·沃霍尔《梦露》1962



012.jpg


安迪·沃霍尔《金宝汤罐头》1962


法国艺术家欧文·沃姆的《一分钟雕塑》,方法就是日常生活物的反常放置。


013.jpg



014.jpg



015.jpg


欧文·沃姆 《一分钟雕塑》系列 1980年代末开始


德国出生的艺术家汉斯·哈克的作品,无论是美妙的《蓝色的帆》,还是深刻反思的《日耳曼尼亚》,都是对“物”的利用和再呈现。


016.jpg


汉斯·哈克 Blue Sail  1964-1965



017.jpg


汉斯·哈克Germania 1993



018.jpg



019.jpg


艾未未《直》2008



顾德新的《顾德新20090502》,“现成物”是那个年代常见的大标语,包括字体、色彩、高度位置等等,艺术家所施加的动作是他的文字内容:


我们杀过人我们杀过男人我们杀过女人我们杀过老人我们杀过孩子我们吃过人我们吃过心我们吃过人脑我们打过人我们打瞎过人眼我们打烂过人脸我们杀过人我们杀过男人我们杀过女人我们杀过老人我们杀过孩子我们吃过人我们吃过心我们吃过人脑我们打过人我们打瞎过人眼我们打烂过人脸我们杀过人我们杀过男人我们杀过女人我们杀过老人我们杀过孩子我们吃过人我们吃过心我们吃过人脑我们打过人我们打瞎过人眼我们打烂过人脸…………我们能上天堂。


020.png


顾德新 20090502


约翰·凯奇的《4分33秒》,针对的是听音乐的惯性,他把整体音乐当作一件“物”来反常处理。


021.jpg



022.jpg


约翰·凯奇 《4分33秒》 1952


昆丁的电影《无耻混蛋》,让希特勒及其他纳粹领袖死于1944年巴黎的一家电影院里,在这一处理之下,电影是真?是幻?


023.jpg


昆丁·塔伦蒂诺 《无耻混蛋》 剧照2009


“物”的意识影响深远,传统艺术媒介也不例外。例如抽象表现主义的绘画,可以理解为画家通过自己的动作,呈现特殊的颜料痕迹(也就是所谓绘画的本质)。


024.jpg


杰克逊·波洛克



025.jpg


波洛克在工作室创作 1950



026.jpg



027.jpg


威廉·德·库宁



028.jpg



029.jpg


马斯克·罗斯科



030.jpg


莫里斯·刘易斯《无题》1954



031.jpg


莫里斯·刘易斯 《宁静》 1960



032.jpg


弗兰克·斯特拉 《双灰色争夺》 1973


在极简主义艺术中,雕塑可以只剩下最少的“物”的本质:材质、大小、颜色,位置。


034.jpg



32.jpg


唐纳德·贾徳


里希特的绘画耐人寻味,在于他把绘画这个特殊的“物”拆解开来,然后分别施为。如果绘画可以被简单地分成“画什么”和“怎么画”两大层面,里希特就是这样工作的:他在“画什么”(具象内容)的时候,不体现“怎么画”(笔法、肌理之类),反之亦然。


035.jpg


格哈德·里希特



036.jpg



037.jpg


《桌子》1962



038.jpg



039.jpg


1024 colours 1973



040.jpg



041.jpg



042.jpg


《三姐妹》1965



222.jpg


《红黄蓝》1972



044.jpg


《阅读》1994


045.png

1994


除了这些高深莫测的艺术,其实反常态的“物”的理念或意识,对生活的影响是更有意思的,例如下面这个例子,她不是艺术家,也不是在做艺术作品,但是展现出有趣的灵魂。


047.jpg




老师介绍

赵晨老师头像
赵晨
中央美术学院/博士,中央戏剧学院/副教授


G01.jpg


ARTIST赵晨


1972年出生于山西太原。

199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获学士学位。

200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造型艺术研究所,获博士学位。

现工作生活于北京、杭州。


部分展览

2022 /“点亮黄土——公共艺术创作邀请展”,刘坪田园美术馆,甘肃秦安

2019 /“第二现场”,PPPP空间,北京

2017 /“第五届重庆青年美术双年展”,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重庆

2017 /“我们的美术馆”,中南·锦苑,苏州

2016 /“排污”,百姓幼儿园,甘肃省秦安县叶堡村

2016 /“但是臭水沟怕什么”,百姓幼儿园,甘肃省秦安县叶堡村

          “出镜”中国实验短片影像展,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南京

          “挂在墙上的事件”,基业艺术馆,苏州

2011 /“我係启德机场隔离等你话我知”,1A space,香港

2010 /“风流”,老夏砂厂,北京

          “798艺术节”, 北京

2009 /“随身携带”,OV画廊,上海

2008 /“清理臭水河—集体行动”,黑桥,北京

          “MV”当代艺术展,Madhouse,香港

          “过来!”—中国当代艺术展,荔空间,北京

          “有点象”,华艺莎画廊,北京

          “一小时”,新北京画廊,北京



意见反馈 APP下载
官方微信